大學生就業前應該如何做好心理準備?(下):做好心理準備
發布時間:2021-03-25 責任編輯:傅詩贻 來源:知乎
三、做好心理
(一)永遠充滿自信
自信是一個健全人,必須具備的心理素質,它是前進的動力,成功的保障。古今中外,凡是有所成就的人,盡管各自的出身、經曆、思想、性格、興趣、處境等不同,但他們對自己的才能、事業和追求都充滿必勝的信心,自信能積極适應環境,以艱苦卓絕的奮鬥改變自己的命運,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。可以說,自信是成功者共同的秘訣。那麼,怎麼才能使自己在擇業過程中保持自信呢?
1、要相信自己的能力
每個人都有相當大的潛在能力。當一個人面臨擇業,憂心忡忡、擔心失敗的時候,多半不是真的不行。自己條件可能并不過硬,但别人也不見得比你強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,都有可能在擇業競争中占據主動地位。
2、要積蓄自信的資本
自信要有紮實的基礎、良好的素質做資本,以雄厚的實力做後盾。如果具備了真才實學,就自然會對自己的選擇充滿信心。
(二)提高受挫承受能力
1、視挫折為鞭策
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,哪一個不是從坎坷與挫折中走過來的?一時受挫并不說明永遠失敗。挫折是一種鞭策,它對失敗者并不是淘汰和鄙視,相反能促使失敗者振作起來。面對挫折,正确的态度應該是具有面對失敗的不屈性,勇對挫折,冷對挫折,智對挫折,成為戰勝挫折的強者。青年人應樹立把挫折看作是鍛煉意志、提高能力的機會。
2、調整擇業的期望值
擇業期望值,通常可采用以下兩種方法:
(1)分階段設标法。就是确定一個總的奮鬥目标,再将總的期望值分解成幾個階段性的目标,并逐步付諸實施。在實踐過程中,如果發現自己所選階段期望過高,就把它移到下一階段,作為下一階段的目标;
(2)自我調整法。就是把自己工作崗位的期望按主次分成不同層次,首先滿足主要的需求,然後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調整,直到個人的意願與社會的需要相互協調、吻合為止。從主觀、客觀兩方面仔細尋找失敗的原因,實事求是地剖析自己的長處和不足,通過别的途徑來達到目标,或者降低就業起點,隻要持之以恒,定會實現自己的理想。
3、适當進行心理調節
就業遇到挫折後要運用控制、激勵自己的方法和技巧,進行心理調節與控制,盡快擺脫不良情緒,重新樹立起信心。不妨參加一些有意義的娛樂活動,換換環境,放松一下自己,向親人和朋友傾訴苦衷,合理宣洩,聽取他們的勸告,這樣可以得到較快的恢複。或進行積極的心理調節,不妨使用心理暗示的方法,進行自我激勵。對于落聘,要有“此處不留爺,自有留爺處,處處不留爺,爺去投八路”的灑脫精神,用自己的成功的事例來激勵自己。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我們都可以學習和效仿。現還有以下幾個方面
1、盲目從衆
在現實生活中,事業有成者通常都有很強獨立思維能力,他們獨具慧眼發現一般人不能發現的問題,能捕捉到更多的成才機遇。在畢業生擇業問題上,從衆心理表現在願意到城市、事業單位去工作,不太願意到基層,到鄉鎮去工作。其實,到城市、事業單位工作并不一定是每個畢業生最佳的選擇。我們應該努力克服從衆心理的影響,從社會需要、自身條件以及以後發展等方面考慮自己的職業,果斷地選擇自己的擇業道路。
2、相互攀比
在擇業過程中,這山望着那山高,見異思遷,過多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人的就業取向上。這樣對自己是很不利的。
3、自甘落後
有的同學總覺得擇業人群中強手如林,條件比自己優越的比比皆是,于是自甘落後,聽天由命。擺脫這種心态要注意三點:首先,要善于發掘自己的長處。要相信别人能做的事,自己經過努力也能做到。其次,要大膽地表現自己。多做一些力所能及、把握較大的事,任何成功都會增強自信心。再次,要不斷完善自己。勤能補拙,知道自己某方面不足,通過勤奮努力,才可填平這方面的缺陷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,隻有鼓起勇氣積極地參加擇業競争,才有出路。
4、好高鹜遠
有的畢業生對自己估計過高,自以為高人一等,非常傲慢。孤傲心理是不能客觀地分析自我和評價自我的表現。最終一事無成導緻失敗。這類同學應重新認識自己,降低擇業的期望值。
5、嫉妒别人
在擇業過程中,如果發現平時與自己平起平坐,甚至于不如自己的人略勝自己一籌時,應當主意采取積極的态度,變嫉妒為羨慕,奮起直追,“你行我也行,我比你更行,“通過不懈的努力,縮小差距。大學生擇業要知己知彼。要了解擇業的社會環境和工作單位,正确認識面臨的就業形勢,了解社會需要什麼樣的大學畢業生;要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,對自己有正确的認識;要客觀、正确地認識自己德智體諸方面的情況,自己的優點和長處,缺點和短處,自己的性格、興趣、特長。這樣才能在競争中立于不敗。
畢業将至,希望每一位“白富美”都能如願找到你的“高富帥”,我們接下來将推出更多職場系列課程,敬請關注哦。職場問題,就業問題,職業發展問題都可以幫你解決。我們的宗旨願你邁出的每一步,都心無旁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