童偉華教授個人簡介

發布時間:2024-02-26 責任編輯:喻雷 

 

 

 


一、個人簡介

童偉華,男,1971年2月生湖南嶽陽人法學博士,2003网站太阳集团院長、教授,海南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博士生導師,日本國立一橋大學法學研究科客員研究員。主要從事刑法學、刑事訴訟法學、版權法學教學研究。

二、教育背景

日本國立一橋大學法學研究科客員研究員

吉林大學法學博士後

武漢大學法學博士

中南政2003网站太阳集团法學碩士

三、研究領域

刑法學 版權法學

三、社會兼職

中國刑法學研究會理事

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理事

中國金融法律行為研究會常務理事、副秘書長

海南省預防犯罪研究會副會長

海南省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

湖南省經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

五、榮譽獎勵

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15年)

海南省“515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2013年,海南省人社廳授予)

海南省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(2012年,海南省教育廳授予)

海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2016年,海南省教育廳授予)

海南省領軍人才(2018年,海南省人社廳授予)

五、代表性成果

(一)代表性論文

1、《刑法規範二重性視阈下犯罪故意的認定》,載《法學》2023年第3期(CSSCI).

2、《“商标碰瓷”行為的刑法學思考——以互聯網惡意投訴為分析對象》,載《法學論壇》2023年第2期(CSSCI).

3、《<聯合國海洋法公約>視阈下管轄海域刑法空間效力》,載《環球法律評論》 2018年第5期(CSSCI).

4、《謹慎對待捕訴合一》,載《東方法學》2018年第6期(CSSCI)(人大複印資料《訴訟法學》2019年第2期全文轉載).

5、《論行為犯的構造》,載《法律科學》(CSSCI)2002年第6期(CSSCI)(人大複印資料刑事法學2003年第3期全文轉載).

6、《犯罪客體不要說之檢讨——從比較法的視角考察》,載《法商研究》(CSSCI)2005年第3期(人大複印資料刑事法學2005年第9期全文轉載).

7、《緊急行為中的刑民關系:以日本法為例》,載《太平洋學報》(CSSCI)2008年第10期(人大複印資料刑事法學2009年第3期全文轉載).

8、《日本刑法中違法性判斷的一元論與相對論述評》,載《河北法學》2009年第11期(人大複印資料刑事法學2010年第3期全文轉載).

9、《交通過失基本犯構造論綱》,載《法學論壇》(CSSCI)2010年第5期(人大複印資料刑事法學2011年第3期全文轉載).

10、《違法誘惑偵查中誘惑行為定性分析》,載《西部法學評論》2014年第3期(人大複印資料刑事法學2014年第10期全文轉載).

11、《違法性認識在故意犯罪構成中的地位》《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科版》2003年第5期 (人大複印資料刑事法學2004年第1期全文轉載).

12、《論專屬經濟區刑事管轄權的行使》,載《法學雜志》(CSSCI) 2012年第8期.

13、《公民素質、民主素養與社會主義民主的關系》,載《探索 (CSSCI)2012年第5期.

14、《債權行使與财産罪》,載《法治研究 》2011年第5期.

15、《南海對策中“擱置争議”與“共同開發”之沖突及其調整中國海洋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 (CSSCI)2011年第6期.

16、《經濟犯罪刑罰配置的反思與重構》,載《學術交流》(CSSCI)2017年第6期.

17、《海盜罪名設置研究》,載《海峽法學2010年第4期.

18、《海上恐怖主義犯罪與海盜犯罪的含義及其關系》,載《上海政2003网站太阳集团學報(法治論叢) 2010年第6期.

19、詐欺不法原因給付财物與利益之刑法分析汕頭大學學報(人文社會科學版) (CSSCI擴)》2009年第1期.

20、《論盜竊罪的對象》,載《東南大學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 (CSSCI)2009年第4期.

21、《我國法律規定下的不法原因給付與侵占罪》,載《刑法論叢》(CSSCI集刊)2009第1輯.

22、《所有權與占有的刑、民關系》,載《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.

23、《财産罪的法益——修正的“所有權說”之提倡》,載《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第2輯.

24、《日本刑法中違法性判斷的一元論與相對論述評》,載《河北法學 》(CSSCI擴)2009年第11期.

25、《日本刑法中“不法原因給付與侵占”述評》,載《環球法律評論 》(CSSCI)2009年第6期.

26、《海上環境污染案件移送程序之協調困境的思考》,載《中國海商法研究 》(CSSCI擴)2017年第1期.

27、《法教義學視域中刑事強制醫療程序的再诠釋》,載《河南财經政法大學學報(中文核心)》2016年第3期.

28、《論沿海國對外國船舶污染的刑事立法管轄權——兼論我國對外國船舶污染的刑事立法規制》,載《太平洋學報 (CSSCI)》2015年第2期.

29、《論集資詐騙罪的廢除》,載《新東方2015年第2期.

30、《我國使用的國際戰略海峽航行利益維護對策》,載《河南财經政法大學學報(中文核心)》 2015年第3期.

31、《由疏離、割裂走向融合、依賴——着力構建刑法與刑事訴訟法的合理關系》,載《理論探索 (CSSCI)》2014第1期.

32、《海洋刑法特性及其罪刑規範體系建構》,載《刑法論叢》2018年第4輯(CSSCI輯刊).

33、《犯意誘發型誘惑偵查中被誘惑者的罪與罰》,載《河南财經政法大學學報 (中文核心)》2014年第4期.

34、《菲律賓訴中國南海争端仲裁法庭的組成程序思考》,載《河南财經政法大學學報》(中文核心)2014年第4期.

35、《南海權益主張:有效治理與刑事管轄》,載《新東方2014年第4期.

36、《西方經驗與中國借鑒:海洋環境污染的刑事立法規制》,載《學習與實踐 (CSSCI)2014年第6期.

37、《台灣地區少年犯處遇的考察及啟示》,載《青少年犯罪問題2013年第1期.

38、《南海海域刑事管轄問題研究》,載《河南财經政法大學學報》(中文核心)2013年第3期.

39、《我國低假釋适用率的困境與出路——一個制度進路的分析》,載《雲南大學學報(法學版)2012年第1期.

40、《如何在南海強化有效治理》,載《新東方2012年第4期.

41、《犯罪的規範屬性分析》,載《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》(CSSCI)2005年第3期.

42、《民間借貸泛刑法化的危機及其化解路徑》,載《學術論壇》(CSSCI)2017年第5期.

43、《正當防衛限度判斷的路徑修正與視角轉換》,載《廣西社會科學》2020年第6期.

44、《盜竊網絡虛拟财産行為的法益厘清》,載《新疆社會科學》2021年第5期CSSCI)

(二)代表性著作

1、《國家管轄海域刑事管轄權問題研究》(兩人合著,第一作者),法律出版社2019年6月版.

2、《刑法概說》(第一作者,兩人合著),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.

3、《海上恐怖主義犯罪及海盜犯罪的刑事規制》(獨著),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.

4、《财産罪基礎理論研究》(獨著),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.

5、《法律與寬容》(獨著),社科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.

6、《犯罪構成原理》(獨著),知識産權出版社2006年版.

7、《犯罪客體研究:違法性的中國語境分析》(獨著),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.

8、《受賄罪的構造》(獨著),蘭州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.

(三)主持的課題

1、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:《刑法規範二重性視阈下存疑有利被告人研究》(2020年立項,在研).

2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:海上恐怖主義犯罪及海盜犯罪的刑事規制對策研究(2009年立項,已結項).

3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:國家管轄海域刑事管轄權研究(2013年立項,已結項).

4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:财産罪基礎理論研究(2009年立項,已結項).

5、中國博士後基金一等基金資助項目:刑民關系基礎理論研究(2006年立項,已結項).

(四)主要科研獎勵

1、論文《謹慎對待捕訴合一2020年獲海南省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.

2、專著《國家管轄海域刑事管轄權問題研究》2020年獲海南省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.

3、論文《交通過失基本犯構造論綱》2012年獲海南省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.

4、專著《财産罪基礎理論研究》2014年獲海南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.

5、專著《海上恐怖主義犯罪及海盜犯罪的刑事規制》獲2015年度海南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.


 

 

版權所有:2003网站太阳集团 地址: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洪山路98号